给初二女儿的一封信
给初二女儿的一封信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书信都不陌生吧,书信是用于交流思想、表达意见、传递信息、互通情况的应用文书。怎么写信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初二女儿的一封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给初二女儿的一封信1亲爱的女儿:
你又要开始重复学校的紧张生活,不能再享受寒假的轻松时光了。但是学习是每个人提高自己的必经之路,千万不要认为学习是一种辛苦,其实,比起你在学校的自由自在,我们甚是羡慕。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爸爸要在初二的新学期开始之前,唠叨几句,主要是爸爸总结的一些学习方法和经历,你觉得可行的话,欢迎借鉴。
一、让吃苦成为一种财富。
无论家庭条件优越还是一般,把孩子从牙牙学语培育到长大成人都不容易,一定承载了很多家长无私的爱、梦想和希望。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自古以来,读书就是一件苦差事。吃苦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人生经历。和你一样的很多同学,经常因为上课不能正点吃饭,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研究头疼的数学题目,经常在别人吹着空调看电视时奔走在人群之中、烈日之下。我们知道这不是吃苦,是在给自己积累财富。
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记得在大学军训的第一天,名副其实火炉一般的重庆,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我们在教官的带领下,开始了紧张的训练。在太阳底下,挺直了身板,稳稳地站着军姿,这时我感觉到,有一粒水滴,顺着我的面庞缓缓地流了下来,那就是汗水!教官曾说过这样的话:“流汗流血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流汗流血不流泪’的意思是指,不管训练多苦,都不能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意思是指,尽管受了伤也不能掉队。这就是坚强、顽强的象征。
还记得你在小学三年级的一件事吗?当时你因为参加学校的舞蹈训练回来很晚,老师告诉你,今天的作业可以不做了。而你还是坚持把作业做完了。这件事是后来黄老师告诉我的。我很感动,我看到一个小小年纪却很坚强的女儿。
从初一到初三就像一次马拉松比赛,每一位同学都是平等的,但三年之后的胜负取决于你是否坚强。我一直坚信你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人。在金东方相对优越和舒适的学习生活中,让吃苦和刻苦变成一种作风和习惯,将是你脱颖而出的法宝。让吃苦成为一种财富,踏上“以苦为乐”独自奋斗的征程,为人生壮丽的青春喝彩。
二、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最早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的。
应该说初中一年多以来你的进步很大。既有失败的泪水也有成功的喜悦。无论是校长、教务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给你很高的评价。
你之所以被老师所喜欢,是因为你在学习生活体育等方方面面倾注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在此我真诚地向你表示衷心的祝贺。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要继续努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中国有句老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的性情本来是差不多的,但是因为环境不同,养成的习惯不同,就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由此可见,养成好的好习惯,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请牢记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的话:“你有了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国外的研究表明:改变习惯最初的时候会感觉别扭,20次以后就会适应,而90次以后新的习惯才会固定。所以新的习惯全在于坚持,请你尝试着习惯于坐姿端正地听课,充分利用课堂上的45分钟,向45分钟要成绩;习惯于举手回答问题,在乎跟上老师思维和讲课的节奏,而不必在乎答案的正确与否;习惯于课后及时复习,习惯于习题课后能再审视一遍错题;习惯于独立完成所有的作业,认真练习每道题,做好每张试卷;最后习惯于成为优秀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有优势,也都存在着不足跟局限性,问题是,如果你总是盯着自己的缺点跟不足,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么你真的是啥也不行。反之,如果你能把目光集中在自己的优势上,并且愿意花力气把优势发扬光大,相信一切都会焕然一新。想法变了,世界就变了。如果你是一粒珍珠,又怎么会被沙土埋没?你之所以没有被发现,关键你还只是一粒沙土。花一点时间,让自己变成珍珠,不要只是羡慕人家的运气好。要知道,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预备的。
当然,优秀并不是表示没有挫折和失败。相反一个优秀的人必定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并且一定是在挫折和失败中成长起来的人。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她是无数次成功与失败的较量,她是泪水和汗水肆意挥洒在笑脸上的快意。成功固然令人喜悦,但失败何尝不是一种特殊的财富呢?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有圆满的结果,也不是每一份付出都有收获的喜悦,但你努力过,你就拥有一个无怨无悔的青春。无论受到了怎样的挫折,都一定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把每一次失利都当作是生活给你的历练,永远不要为了一滴水而放弃了整片汪洋大海,也永远不要为了别人的眼光或自己一闪念的想法而放弃的自己的梦想。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面对新学期,发扬奥运精神,我相信你行。
给你讲个小故事。有一次,一个推销员在纽约街头推销气球。生意稍差时,他就会放出一个气球。当气球在空中飘浮时,就有一群新顾客聚拢过来,这时他的生意又会好一阵子。他每次放的气球都变换颜色,起初是白的,然后是红的,接着是黄的。过了一会儿,一个黑人小男孩拉了一下他的衣袖,望着他,并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气球,会不会上升?"气球推销员看了一下这个小孩,以一种同情,智慧和理解的口吻说:"孩子,是气球里面所装的东西使它们上升的。"“气球里面所装的东西使它们上升”。同样,也是我们内在的东西使我们进步,关键在于你自己,你有权决定你的命运!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人生定会与众不同!
三、让目标成为一种动力。
也许,你昨天曾拥有辉煌,但那早已成为枕边一段甜蜜的回忆;也许,你昨日曾遭受挫折,但那早已成为腮边几滴苦涩的泪痕。忘记以前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只需要把经验和教训铭刻在心。
人生不能没有目标,目标是引领你前行的,那是你人生路上永不熄灭的明灯。正如爱迪生所言: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可能走不到你想去的地方,而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行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所以拥有一个目标和梦想,刻苦学习将不再是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在目标的指引下,学习将是快乐的事情和积极进取的事情。
你要问我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我可以自豪的告诉你说:我希望给我女儿最好的教育环境,让她拥有快乐健康的青春时光。我要努力工作,挣钱存钱,希望能在你20岁左右让你出国留学。为了这个目标,在这个 ……此处隐藏6783个字……变得不听话了,变得不尊敬父母了,变得对着干了,变得只是追求“自己的一套”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的父母有时真的过于紧张了。因此,每当家长在我面前这样说他们的子女时,我总会安慰他们:你们是不是有些过虑了?你想想,家长是不是过虑了?如果是,家长为什么过虑?“过虑”与“不闻不问”,如果非让你选其一,你选哪个?无论是在哪个年龄阶段,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隐私空间,即使是才几岁的舒言,有时,我们就真不易弄明白他小脑瓜里究竟在想什么。初二了,听了十多年亲友熟悉的唠叨,是会有些厌烦了吧?心里话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愿意跟爸妈说,面对爸妈有时仿佛陷入了无语的尴尬,这样的情况,是不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你面前?这都是正常的。我和妹相隔只有两年多,思想、言行上就不时仿如两代人。更何况是你和父母?问题是,你如何尽快地走出这样的僵局?心中有不满怎么办?是的,人长大了,就必须学会自己走出去,但伴随着朋友在你心中地位的急剧上升的是父母地位的下降,你如何妥当地处理好这种升降关系?每当你面对父母觉得忿忿然时,你是不是会这样认为:父母总是针对着我获得自由、自主权利的言行;父母总是只看着我的不足之处;父母总是以命令式的言辞、责备式的语气跟我说话;父母的世界似乎与我自己的世界越来越远;父母越来越不理解我……我从来都不认为僵局要由子女一方负全责,甚至有些时候父母更要负更多的责任。
这我不说,我只想说的,面对这种“亲情的疏离”,作为子女一方可以如何做。所谓“人心隔肚皮”,再好的关系,心灵大概也不能完全相通的。不过,足够的沟通,平等的沟通,却能一定程度上使人与人的心灵相连,尤其是对彼此之间有爱的人。你说对不?初二了,和父母之间可谈的共同话题是少了,这是人生的必然。但正因为话题少了,我们才应该更注意、更珍惜每一次和父母的交谈。父母应该放下过度的紧张与烦躁,你也应该放下心中的厌烦与反感。尽量冷静地说出你心中所想,异见大可共存,关键先要别人知道你怎么想。此其一。
其二,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初二阶段都应该好好学学这四个字——换位思考。也就是尽量地做到互相理解,给予尽量多的宽容。作为“前辈”的父母,思想可能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固化,对于新奇与变幻,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排斥,而且还有那由来已久的“家长意识”,对于多变时期的子女的“反常”往往首先是压制多于疏导。这,父母要负起应有的责任。而作为子女,“暴风雨”时,你应该学会如何“避雨”;“暴风雨”后,你应该学会如何拨开浮云见太阳。彼此都后退一步,关系往往就会重新和谐起来了。跟父母闹矛盾时,你能不能给父母一个好榜样:你是先后退一步的人!有时,你想想,你为何对父母的异见如此敏感?父母为何对你的“叛逆”如此敏感?爱之深,恨之切啊——就因为你们彼此都很看重对方!你说我说得对吗?就因为这彼此都很看重的“爱”,我们更应该在自己生气时尽量克制自己的怒气,不要把话说绝了,不要在自己盛怒之下作出任何决定——因为这时的决定,没有哪个不是过激的,过激的决定,于事无补,甚至只会更坏事,因为,无论怎么说,你和父母还是一家人,血缘关系是无论如何都割弃不了的!
或者是读中文的原因吧,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亲人之间闹矛盾了,有些话面对面不好说,最好而且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写信。这一招,你试过没有?请你坚信一点,即使父母有错,大概也是为了你好;即使父母不说,其实他们在冷静下来后大概也会分析出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但碍于颜面,未必人人都那么容易向子女道歉。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好的,难道一点点所谓的“面子”就比“两代和谐”重要?无论是谁,人无完人,都应该有容人之量,有接受别人意见之量的。然而这在实际中做起来未必就那么容易,尤其是“前辈”接受“晚辈”的意见。
但是,如果我们能尽可能地先让自己冷静下来说话,我相信父母还是能接受的。不信,你多试试,不要吝啬你的纸和笔,多动手,多动脑,主动走出这一步。当然要切记:心平气和是前提。我相信,你一定会从中尝到“甜头”的。其实,无论是你,还是你的父母,又何尝会愿意以极端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亲人呢?失落,无奈,无助……这种种的不良情感本不应该出现在你和父母之间的呀!我平时虽话不多,但骨子里却是个暴风骤雨式的“火爆颈”,多少次,当我在家人面前恣意地发泄我的怒气后,我是多么的反悔自己带给家人的伤害——心灵的创伤往往比身体上的伤痛更伤人啊!所以我多少次跟自己说要学会“克怨制怒”。我实在不希望你也时时受着这些内疚的煎熬。你还年轻,你应该生活在阳光里!
最后,谈几句我对生命的感悟。养儿更知父母恩,所以身为人父的我才似乎更多地从父母情感的角度来想问题;成长是美好的,所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我才对你的成长表示由衷的高兴。请记住:放飞不等于放纵,张扬不等于失衡。我在初中曾有过“迷航”,当我高考后回想起父母的无语,我哭了,后悔万分地哭了……我实在不希望这个“后悔”将来也出现在你身上。这是一点。还有,珍爱生命,从善待自己、冷静容人做起。五月我外婆的去世,让我想了很多很多。看着生命一点一点地不受人的意志控制地消逝,百感无奈之余,让我第一回如此真切地体会到“珍惜”的分量!学会珍惜不易,做到珍惜更难,但是每个人都必然要去“珍惜”!回忆本就多残酷。如果我们因一时的意气而没有好好珍惜我们所拥有的,那一旦失去之后再回忆必将更让人久久痛苦,甚至愧疚终生啊!
或者,我把话说得太严重了,请你不要介意。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该停笔了。但愿对你有所启发吧。
衷心祝愿你
身心健康快乐,学业艺术齐头并进!
衷心祝愿你和父母
和气相伴,快乐相随!
9月1日
给初二女儿的一封信6xxx:
你好!
新的一学期刚刚开始,爸爸想跟你聊一聊学习的事情。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聊学习呢?
以前,对于你的学习,我和你妈都从未苛求很多,因为,初二之前学习任务都不重,感觉你都能轻松应对。
但到了初二之后,学习任务比之以前重了很多。据老师统计,初中一年级只学习25%左右的初中课程,初二一年时间要学习全部初中课程的50%,余下的课程在初三下半年完成。
可见,初二是学习任务骤然增多的转折点,这是以前7年时间你们都未曾体验过的。因此,好多同学,就在这一年学习成绩出现了大幅下滑。
就你而言,初二第一学期的成绩,还算是差强人意。但期末考试成绩的大面积下滑,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切不可将这一切归咎为粗心大意了事。
吴军老师曾说过一句话,不知你还记得不?大意是这样的“没有什么粗心大意的孩子,有的只是对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牢固。”可见,我们还应当再深入分析原因,查找根源,引以为戒,切记!
好,以上是对初二学习任务,以及你第一学期学习情况的大致分析。接下来,我们再说说下学期,我们应当如何学习以及应当注意的事情。
第一个问题:关于能力的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与不好,很大程度归咎于学习能力的高低,对于学习能力,很多人的理解多为智力的高低。
文档为doc格式